國立臺北藝術大學

課程介紹

課程類別: 藝文生活
班級名稱:
課程名稱: 文化資產的保存實踐與詮釋轉化
班 別: 碩士學分班
學分數: 3.0
上課時數: 54.0
上課時間:
起始日期: 2023/9/14
結束日期: 2024/1/11
師資介紹: 江明親
.學歷:
荷蘭萊頓大學考古學院(文化遺產研究)博士

英國諾丁罕大學藝術史研究所

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
輔系:哲學系

.經歷:
臺北藝術大學
傳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

臺北藝術大學
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

臺北藝術大學國際處
副國際長

臺北藝術大學國際處
國際合作組組長

臺北藝術大學教務處
教學與學習支援中心主任

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中心
企劃推廣組組長

臺北藝術大學
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助理教授

臺北藝術大學
傳統藝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

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
博士候選人培育計畫

臺北縣立黃金博物館
(黃金博物園區)代理館長

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
研究典藏組長、企劃組組長
(專責黃金博物園區之籌建)

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
研究典藏組研究助理

中環美術館
藝術顧問2002
課程狀態: 結業
備  註:
上課類別: 本校校區
上課地點: 關渡校本部
地  址: 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
電  話: 02-2893-8888
連絡人: 許育銀
email: yuyinhsuhsu@kdarts.tnua.edu.tw
相關鏈結: https://aaa.tnua.edu.tw/course/5952
課程介紹: 課程說明:
★★請注意,本課程將有為期三日的屏東田野課程★★

  藍,是最古老,也最貼近生命原初的顏色。在世界各地,藍染或被作為初生嬰兒的包巾、被用來染製喪禮的衣裙、或者成為被殖民者反抗的顏色。在臺灣,從十七世紀開始荷蘭人就把製藍的企圖帶到這個島,數百年後經由斷裂之後的重振成為土地與文化復甦的期待。
課程結合講座、議題討論、染織工作坊與田野調查,引介世界各地藍染的藝術與文化表現、人文與社會脈絡,進而反思當代全球社會中藍染“making”所映照的人本議題,以及臺灣與「我」在其中的位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