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暨南國際大學

課程介紹

課程類別: 企管經貿
班級名稱:
課程名稱: 全球產業競爭分析
班 別: 碩士學分班
學分數: 1.0
上課時數: 18.0
上課時間: 日,六
起始日期: 2023/2/1
結束日期: 2023/7/31
師資介紹: 姓名: 陳建良
職稱: 教授
學歷: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博士
專長: 經濟發展、勞動經濟學、公共經濟學、計量經濟學
電話 :049-2910960轉4668、4500
Email: clchen@ncnu.edu.tw
課程狀態: 結業
備  註:
上課類別: 本校校區
上課地點: 本校中科創業育成中心(台中縣大雅區)
地  址: 台中市大雅區
電  話:
連絡人:
email:
相關鏈結: https://www.emba.ncnu.edu.tw/
課程介紹: 全球進入數位化競爭時代,產業邊界變得模糊、跨界競爭的現象日漸顯著。許多高階主管相當清楚此一變化,他們明白指出下一波發展進程的最大趨勢是產業融合。許多顛覆市場遊戲規則的數位創新應用蓬勃發展,企業如何和產業鏈、合作夥伴建構全新的生態體系,是企業轉型和創新並贏得數位時代競爭優勢的關鍵。然而全球經過金融海嘯危機以及後危機時代的各種餘波洗禮後,全球各重要經濟體不約而同地進入到“反思+變革”的發展階段—即通過製造業的系統化升級,優化自身産業結構,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。然而在轉型升級的背後,更為激烈的國際競爭已經展開。各個製造業國家都在轉型的同時,瞄準全球價值鏈上的高利潤環節,悄然佈局。其中,許多製造強國包括中國大陸、德國等製造強國,皆力求轉型改變。在觀光旅遊產業部分,隨著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,並強化台灣觀光形象與提升服務品質的多項努力多管齊下後,近年來台灣觀光業已展現旺盛活力,來台旅遊之外籍觀光客人數屢創新高,帶動觀光與週邊產業的蓬勃發展。台灣人文軟實力的發展,吸引了全世界的遊客。而在文化創意產業部分,台灣多元、開放的社會環境以及人民追求創新與創意的積極態度,一直是文化創意產業得以蘊育和發展的溫床,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中所揭露的15項文化子產業,近年來也都有亮眼的表現,在在突顯出觀光旅遊與文化創意產業的雄厚產業發展潛力。由國內外許多的案例中我們可以觀察到,觀光旅遊是文化創意產業絕佳的行銷通路,而文化創意則是深化觀光旅遊業內涵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,兩者相輔相成。許多產業用文化為基底、創意為手段、觀光為平台,共同結合文化創意和觀光旅遊產業,將可同時為這二大產業注入更多的活力。觀光、文化創意、管理三者在新興的跨領域結合中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,而資訊產業則是跨產業合作時,不可或缺的串連者及平台建構者。觀光業的發展除了需仰賴台灣的自然資源和硬體建設之外,為了豐富觀光與休閒活動的人文與精神內涵,以吸引遊客重覆造訪,有必要將台灣文化以創意的方式與旅遊進行巧妙的結合,才能妥善規劃與行銷地方特色;這些特色也要藉助資訊通訊等多媒體或社群網絡,才能接觸到散布在世界各角落的潛在顧客。觀光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要能生根茁壯、長期獲利並永續經營,更需要有產業經濟分析、財務規劃、行銷模式等管理技術的支援,才能具備與國外競爭的策略優勢。全球觀光產業及旅遊活動發展正處於蓬勃發展階段,各國莫不致力於發展觀光產業。世界觀光旅遊委員會(WTTC) 2008年報告指出,2008年全球觀光與旅行經濟約占全球GDP的9.9 %,可提供2.38億個就業機會,占全球總就業數的8.4 %;2015年全球旅行與觀光業預測產生7.8兆美元。而依據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(UNWTO)預計2020年全球觀光客人數將達16.02億人次,觀光產業可謂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富生機的產業之一。發展觀光,對外除可賺取外匯,更兼具提升台灣在國際能見度,對內則可支撐地方經濟、平衡城鄉發展、增加就業機會,可見觀光產業的前景不容忽視。而依據「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」(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)所出版的《2008年創意經濟報告書》(Creative Economy Report 2008)指出,在1996年,全球創意商品國際出口貿易的總金額是2,274億美元,在2005年,其總金額則是達到4,244億美元,10年之間平均每年的成長率是6.4%。2000-2005年平均每年的成長率更是高達8.7%。運用文化與創意的產業發展型態,已展現出強勁的力道。另依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磁帶資料估算,2002-2007年,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無論在家數、營業額或就業人數的成長率表現上,均有不錯的成績,長期的成長率達到45.42%、家數成長了13.32%、人數上升了30.24%。2006年我國醫療產業產值約為7,000億元,創造24.2萬人的就業人口。未來對新興產業特性有深入瞭解,且具有整合能力的經營管理人才,將是產業界亟待補強的人力缺口。因應全球化發展趨勢與產業型態的改變,許多企業亦有向新興產業轉型的意願,惟受限於過去的知識領域和專業經驗,對新興產業的特性和經營管理上的差異性瞭解不足,因此在不確定性的疑慮高的情況下,難以勇敢踏出企業轉型的第一步。由於科技進步和社會演化的速度愈來愈快,未來的產業變化將超乎我們目前的想像。因此,本課程希望強化學生在產業經營政策規劃分析、創新與創新管理等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