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臺北藝術大學

課程介紹

課程類別: 教育類
班級名稱:
課程名稱: 法與化:山林植被與筆墨表現
班 別: 非學分班
學分數: 0.0
上課時數: 21.0
上課時間: 週(六) 13:30-16:30
起始日期: 2025/2/15
結束日期: 2025/6/14
師資介紹: 吳繼濤 老師 *經歷 書畫創作者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專任副教授兼主任。1999~2018曾發表水墨個展12場,並獲第34屆吳三連獎‧水墨畫類(2011),作品為國美館、北美館、中美館、南美館,澳洲白兔美術館典藏。 出版水墨專輯7冊、書畫策展專書11冊、藝術評論撰述40餘篇。著有《家庭美術館 島嶼.畫境.李義弘》、《〔臺灣近現代水墨畫大系〕江兆申——狂狷清勁的風骨》、《臺灣現代美術大系—文人寫意水墨 》。
課程狀態: 上課中
備  註:
上課類別: 本校校區
上課地點: 關渡校本部
地  址: 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藝術資源暨推廣教育中心
電  話: 02-28961000#2803
連絡人: 呂佩珣
email: hjhuang@aaa.tnua.edu.tw
相關鏈結: https://aaa.tnua.edu.tw/course/6218
課程介紹: 回溯古典水墨畫發展,從人物、花鳥到山水課題的演變,便緊密著彼此的循環依傍——佛道、人物洞見崇想與浮世的頌歌,花卉、鳥雀傳達自然短暫的生命美好;山水畫則體現萬物旅程的內在歸返,至於詩文、書法,更是文人依傍生活想見,藉以傳達精神與哲思的情懷跡化。循著古典課題、寫生實作的深入淺出,課程將逐漸提升自然、內化所積澱的蛻變力道。

本期「法與化:山林植披與筆墨表現」,指涉書畫學習中對於行旅自然與「山林植被」的種種觀察、轉化與運用。清‧方熏在《山靜居畫論》提及:「畫樹之法,無論四時榮落。畫一樹須高下疏密,點筆密於上,必疏於下;疏其左,必密其右。一樹得參差之勢。兩樹交插,自然有致。至數滿樹林,亦成好位置。」

而清‧龔賢在《柴丈畫說》中對於林葉的畫法,則歸納有:「畫葉原無定名,惟傳者自立耳。畫葉原無定式,然不可流入小方,並離經叛道,人所不恒見之類。大約墨葉、扁點、芭蕉、披頭、圓圈數種正格耳,他雖千奇萬狀,皆由此化出。」

同時期《芥子園畫譜》‧〈樹譜〉對於枝幹、點葉法的歸納多達百種,更點出:「點葉法。點葉勾葉……雖不同,然隨筆所致,與無意中相似者亦復不少,當神而明之,不可死守成法。」

本期課程導引學員,進行臺灣山林植披的探索與建構。透過石濤《溪南八景》冊頁中,張大千所臨摹一開〈祖祠喬木〉為例,引伸出古典林木勾勒、墨筆的表達,實是藉由山林寫生,將諸多枝葉法進行歸納與整理,而成為自身創作運用的材料。

值此,「寫生」是透過毛筆進行對大自然的線質描述,「創作」則是進一步揣度理性、氛圍與感受;課程延續對於古典的學習,與現實自然物體、光影、色彩、節氣、紋理……的取捨妙想,完成書畫理想的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