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類別:
|
教育類
|
班級名稱:
|
|
課程名稱:
|
台灣無形文化資產專題
|
班 別:
|
碩士學分班
|
學分數: |
3.0
|
上課時數: |
48.0
|
上課時間: |
週(二) 09:30-12:30 |
起始日期: |
2024/9/10 |
結束日期: |
2025/1/7 |
師資介紹: |
林承緯 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專任副教授/研究領域:民俗學、民藝美學、文化資源論。
|
課程狀態: |
招生中
|
備 註: |
|
上課類別: |
本校校區 |
上課地點: |
關渡校本部 |
地 址: |
台北市北投區學園路1號藝術資源暨推廣教育中心
|
電 話: |
02-28961000#2803
|
連絡人: |
呂佩珣
|
email: |
hjhuang@aaa.tnua.edu.tw
|
相關鏈結: |
https://aaa.tnua.edu.tw/course/6136
|
課程介紹: |
★★請注意,本課程將有校外見學行程★★
一、課程目標:
1.認識文資法指定登錄之無形文化資產(民俗・傳統工藝・傳統表演藝術・口述傳統・傳統知識與實踐)
2.掌握無形文化資產的實務操作及保存現況
3.培養無形文化資產及民俗研究之基礎能力
二、課程簡介:
文資法自1982年施行以來雖已行之有年,不過因時空背景及法令所限,特別在無形文化資產保存上缺乏具體與延續的作為。2005年公告的文資法修訂版本,將「傳統藝術」與「民俗及有關文物」合併成章,並清楚擬定具體的行政保護措施,為臺灣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發展跨出一大步。
2016年再度修法,將「民俗及有關文物」改為「民俗」,並新增「口述傳統」、「傳統知識與實踐」兩類別,合稱「無形文化資產」。新修訂的文資法將「民俗及有關文物」釋意為:「指與國民生活有關之傳統並有特殊文化意義之風俗、儀式、祭典及節慶」。本課程以「民俗」類別為授課重心,「傳統工藝」、「傳統表演藝術」這兩項原屬傳統藝術的類別為輔,並將涉及「口述傳統」、「傳統知識與實踐」類別的討論,針對至今受登錄之國家級、縣市級代表性無形文化資產進行專題講述,一方面也將著眼於實務操作及保存現況的解析。在無形文化資產保存及研究逐步謂為風潮之際,實有必要加強與相關學科理論的對話,以厚植文化資產保存實務的學術根基,因此,本課程也將介紹民俗學學科視野及研究法,提升對無形文化資產及民俗研究之基礎研究力。
|
|